服务热线
0510-85386691
rx solutions丨纳米级工业ct在电池产业全新应用(下) |
发布者:无锡瑞埃德检测科技有限公司 点击:3068 发布时间:2024-12-09 |
以下结果摘自第一个循环期间在电池上进行的原位实验。在循环期间进行了一系列18次工业ct扫描。以下部分对应于第一次充放电循环的5个阶段。 1电极膨胀 在初始状态下进行的第一次切割显示出很少的孔隙和电解质的存在。随着充电的进行,排气产生的孔隙数量增加,从而增加了电极的体积:因此,我们可以在垂直截面(线的上方)看到红色虚线升高,这是分离电极的分界线。 所有测量获得的曲线表明,厚度的增加是相对线性的,在充电结束时达到60%(红色曲线)。另一方面,放电过程中的收缩不是完全的:20%的不可逆膨胀仍然存在。在整个实验过程中,由于三维体积可观测,我们可以量化样品在三个方向上的膨胀。 2锂化 前三次采集(第1列至第3列)也显示硅颗粒的灰度值降低。这与它们的化学演化直接相关:锂化现象将硅转化为锂化硅,对x射线的吸收率降低了3倍。这样的话,在电池充电过程中,我们可以通过观测灰度值的变化直接观察到锂离子与硅的结合情况。 图片为里昂mateis实验室的easytom 160 在循环结束时获得的切片上,观察到与初始状态相比,硅颗粒的灰度值明显变低,这证实了化学现象的完全不可逆性。 3裂缝 人们也想同时观测硅和其余基体之间的分层情况,但目前原位图像的质量不足以量化这些信息。为了评估这一方面,在工业ct上重新进行非原位数据采集会是一个很有意思的课题。事实上,电池中存在的溶液减少了相位对比现象,尽管目前实验室设备性能可能不足,但仍可能观测到这些细节。 实验室微米级断层扫描仪器已经被验证可用于微观结构分析,比如分析硅电极锂离子电池中的材料变化,或是用于惰性样品的非原位分析和原位实验。因此,可以更进一步,使用easytom160量化电极中硅的三维分布,并在一个循环中观察一系列劣化现象。 easytom 160纳米级工业ct设备,使实验室和研究中心在受到原有设备性能的限制时,能够大幅提高工作效率。 |
上一页:rx solutions丨纳米级工业ct在电池产业全新应用(中) 下一页:工业ct,助力燃料电池技术发展全阶段 |
相关新闻: |